广州Long8国际平台登录入口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欢迎您!

龙8中国唯一官方网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块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11-07 12:59:48    浏览量:

  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块的关键技术主要涉及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电路拓扑、嵌入式软件控制算法、高频磁性元件设计、大功率散热结构及先进制造工艺等方面,需要综合运用电路原理、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技术等学科知识。

  充电模块内部结构复杂,内含电子元器件众多,单个充电模块内含超过2,500个电子元器件,是影响直流充电设备性能的重要部件。直流充电设备的快充能力是通过大电流和高压化来实现大功率的电能输出,这对充电模块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电压和功率等级的提升,充电模块的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电路拓扑、嵌入式软件控制算法、高频磁性元件设计、大功率散热结构设计等方面的难度也随之提高,同时也要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充电模块厂商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方式主要包括充电和换电。充电模式主要通过充电桩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其中,充电桩又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只提供电力输出,需连接车载充电机(OBC)方可实现充电,无法直接为动力电池充电。直流充电桩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可提供足够功率,输出高电压及大电流,满足快充需求。换电模式则是通过换电站将新能源汽车处于亏电状态的动力电池快速更换为电量饱和的电池,并将亏电电池通过充电柜、充电架、充电箱等直流充电设备进行集中充电,以备循环使用。

  直流充电桩、充电柜等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中最为重要的部件是充电模块,被誉为直流充电设备的“心脏”。充电模块对电能起到控制、转换的作用,其性能不仅直接影响直流充电设备的整体性能,同样也关联着充电安全等问题。

  充电模块核心技术壁垒在于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电路拓扑技术创新能力、嵌入式软件实时控制算法的可靠性、电气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及大功率散热技术的结构设计能力和高功率密度的集成化能力。充电模块的关键元器件在于功率器件、磁性元器件、电阻电容、芯片、PCB等,当充电模块工作时,三相交流电经过有源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整流后,变成直流电供给DC/DC变换电路。控制器的软件算法通过驱动电路作用于半导体功率开关,从而控制充电模块的输出电压及电流,进而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充电模块内部结构复杂,单个产品内含超过2,500个元器件,拓扑结构的设计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效率和性能,散热结构设计则决定了产品的散热效率,具有较高技术门槛。

  2015年前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充电桩作为充电基础设施的核心设备,其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促进。为扩大充电桩的覆盖面,激发市场活力,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包括充电桩在内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整车厂商,以及以国家电网、星星充电、特来电为代表的公司开始积极布局充电站运营业务。2017、218年间,国内市场上使用的充电模块规格仍以15KW和20KW为主。2019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电气化、智能化、较好的用车体验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新能源汽车消费由早期的政府补贴推动逐步转化为自主消费推动,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迅速成长,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配套产业,充电桩产业具备“能源互联网”和“新基建”双重特征,在新一轮政策刺激作用下,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

  充电模块的市场空间与直流充电设备的市场空间呈正相关关系,而直流充电桩的市场空间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密切相关。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电动汽车,下同)及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两种新能源电动汽车为主,燃料电池汽车相对较少。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通过充电和换电两种方式实现补能。其中,充电模式主要包括交流慢充、直流快充和无线KW充电模块,主要应用于直流充电桩、充电柜等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对应充电模式中的直流快充和换电模式。

  充电模式下,新能源汽车主要通过充电桩充电完成补能。按照不同的充电技术分类,充电模式可分为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通常情况下,二者主要差异如下:

  交流充电又称“慢充”,即充电桩输入电动汽车交流电,由电动汽车通过车载充电机(OBC)将电网的交流电进行变压和整流,转换为直流电后对动力电池充电。与直流充电相比,交流充电受车载充电机(OBC)功率限制,一般功率小、充电慢。交流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起到配电和计费的作用,对电网改造要求低,结构较为简单,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易于安装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居民社区、公共停车场、购物中心等应用场景。

  直流充电又称“快充”,即将电网输入的交流电通过直流充电桩内置的充电模块变压整流为直流电,再通过充电枪输入给电动汽车内部的动力电池。与交流充电相比,直流充电一般具有功率高、充电快的特点,技术和设备与交流充电相比更为复杂,直流充电桩的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也较高,更适用于对充电速率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公交、出租车、物流车、重卡等运营车辆的集中场所,以及充电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公共服务场所。未来,随着如小直流充电桩等直流充电设备的发展,直流充电的应用场景有望更好地拓宽至居民社区、购物中心等场所。

  一个完整的直流充电桩主要包括充电系统、监控系统、计量计费系统等,其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新能源汽车充电。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直流充电设备作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市场规模预计将实现快速增长。

  换电模式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重要补能方式,即通过换电站将新能源汽车处于亏电状态的动力电池快速更换为电量饱和的电池,并将亏电电池重新存储到换电站中进行集中充电与管理。

  实现新能源汽车换电主要涉及换电站、车载换电系统和信息交互平台。三大系统中,换电站是动力电池的转运中心,承担动力电池集中存储、充电和状态监控等一系列功能,通常配有换电、充电、配电、温控、视觉识别、监控和消防等设备。其中,充电设备的作用是将亏电电池进行充电,以备循环使用,主要包括充电柜、充电架、充电箱等直流充电设备。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设施行业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配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设施产业链上游是设备零部件,主要包括充电模块、继电器、接触器、监控计量设备、充电枪、充电线缆、主控制器、通信模块及其他零部件。

  其中,充电模块应用于直流充电设备,是直流充电设备的核心部件,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华为、中兴、英可瑞、盛弘股份、通合科技、优优绿能、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中游企业为充电桩及其他充电设备生产商,包括直流充电设备生产商和交流充电设备生产商,主要参与者包括ABB、BTCPOWER、Daeyoung、万帮数字、盛弘股份、玖行能源、科陆电子、中恒电气、科士达、万马股份等企业。

  下游企业为运营服务商及终端客户,包括换电站、充电站、新能源汽车厂商及配套运营服务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设施产业链下游参与者包括万帮数字、特锐德、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奥动新能源、杭州伯坦、蔚来、特斯拉、比亚迪、上汽集团、金龙客车等企业。

  据Marklines数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波动增长态势,从2016年的69.89万辆增长至2022年的1,051.2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7.11%。

  2019年,受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摩擦频发影响,全球宏观经济表现疲软,在此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率仅为8.02%;2020年,受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全球供应链受到一定冲击,但随着各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出台与落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89.00万辆,逆势增长44.33%;2021年,全球宏观经济表现有所恢复,各大车企纷纷扩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终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也不断提高,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爆发式增长,销量高达638.86万辆,增幅达到121.06%;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快速增长,销量达到1,051.20万辆,首次突破一千万辆,增幅达到64.54%。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在2021年5月发布的《NetZeroby2050》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600万辆;根据其2023年4月发布的《GlobalEVOutlook2023》报告中基于全球各国既定政策目标进行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44亿辆。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销量迅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需求也不断扩大。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有助于缓解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目前,公共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补能设备之一,在全球下游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以及各国政策扶持的双轮驱动下,全球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全球公共充电桩建设规模持续上升,公共快充充电桩数量由2016年末的7.20万台增长至2022年末的89.63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2.24%;公共慢充充电桩数量由2016年末的23.69万台增长至2022年末的178.28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99%。公共充电桩数量的增长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更好的续航保障,同时也促进无法获得私人充电桩的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GlobalEVOutlook2023》报告中基于既定政策进行了预测,预计到2025年,全球公共充电桩数量将达到670.00万台,其中公共快充充电桩数量达240.00万台,公共慢充充电桩数量达430.00万台;预计到2030年,全球公共充电桩数量将达到1,270.00万台,其中公共快充充电桩数量达480.00万台,公共慢充充电桩数量达790.00万台。

  基于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考虑,同时为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实现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和升级,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产业政策扶持下,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保有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年度销量从2016年的30.17万辆增加至2022年的654.78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7.01%;保有量从2016年末的91万辆增加至2022年末的1,31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5.97%。2020年,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均受到较大冲击,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有量增速有所放缓;2021年,宏观经济表现有所恢复,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有量恢复高速增长;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国际油价飙升助推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迅猛发展。

  根据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的发展愿景,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我国充电桩行业萌芽于21世纪初,并在2011年至2014年得到初步发展,此时参与者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国企为主,且服务对象多为公共汽车或政府内部用车,市场规模较小;2014年1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息、发改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将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充电设施补贴挂钩,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将补贴政策落实至充电设施建设者。

  在政策的推动下,万帮数字、特锐德等民营资本纷纷加入充电桩建设和运营市场;2015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出台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车桩比达到1:1的发展目标。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有量持续增加以及国家政策扶持的背景下,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根据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充电桩保有量从2017年末的44.57万台增长至2022年末的520.96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3.51%;其中公共直流充电桩从2018年末的10.94万台增长至2022年末的76.10万台,公共交流充电桩从2018年末的18.93万台增长至2022年末的103.60万台,均实现大幅增长。

  在过往的十年间,受换电站建设成本高、电池标准不统一、企业间技术封闭、行业缺乏适合的商业模式、各方利益难以均衡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换电产业发展较为缓慢。随着我国换电技术不断发展,商业模式逐渐成型,加上充电设施分布不均、利用率低、现阶段充电时间相对较长、车辆续航里程短等问题的凸显,换电模式重新引起各方重视。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缓解新能源汽车补能环节中的诸多矛盾,国家各部委开始频繁出台新能源汽车换电产业的扶持政策,核心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推广换电模式应用、鼓励车电分离商业模式、支持换电站建设、研究制定换电领域国家标准等方面,我国换电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2021年11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4月份批准发布的《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GB/T40032-2021)正式实施,这是在我国在换电行业制订的第一个基本通用性国家行业标准,包括安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将有助于提升使用换电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在机械强度、电气安全、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标准,引导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品研发。

  2022年3月18日,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要推进纯电动汽车车载换电系统、换电通用平台、换电电池包等标准制定,进一步推动了换电标准化的进程。根据充电联盟数据统计,中国大陆换电站保有量从2015年末的10座增长至2022年末的1,973座,其中2022年增长率高达52.00%。在国家政策支持及各厂商积极布局换电站的背景下,预计中国大陆换电站数量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作为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的核心部件,充电模块将直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设备设施行业的发展。

  目前,充电模块的主要应用领域为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市场规模的增长直接带动充电模块市场规模的增长,也推动充电模块产品和技术的升级。一方面,充电模块在直流充电桩中起到将交流电网中的交流电转换为可为动力电池充电的直流电的作用,是直流充电桩实现其功能的核心部件,国内市场充电模块成本占据整个直流充电桩成本的45%至55%左右,随着直流充电桩整体市场的快速增长,充电模块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增量空间;另一方面,应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提升和快速充电的要求,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应用所面临的充电难、充电慢问题,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已成为刚性需求,进而对充电模块产品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迫使充电模块厂商在材料、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不断调整,推动充电模块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

  总体上看,充电模块的市场空间与直流充电设备的市场空间呈正相关关系,而直流充电桩的市场空间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又呈正相关关系。自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迎来快速增长。

  根据公安部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20年末的492.00万辆增加至2022年末的1,310.0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3.17%。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速将有所放缓,因此自2023年至2025年,增长率分别按55%、45%、35%估计,预计至2025年,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974.70万辆。在直流充电桩保有量方面,目前中国大陆直流充电桩以公共直流充电桩为主,公共直流充电桩保有量是直流充电桩保有量的主要来源。

  根据充电联盟公布数据计算显示,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车桩比从2020年末的2.93:1下降至2022年末的2.51:1,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44%,按照-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估计,2025年车桩比将下降至2.02:1,结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数据,预计至2025年,中国大陆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1,968.71万台。2022年末中国大陆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占充电桩保有总量的比例为34.50%,按照35%的占比估计,预计至2025年,中国大陆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689.05万台。

  2022年末中国大陆公共直流充电桩占公共充电桩的比例为42.35%,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需求的增加与充电设备技术的发展,直流充电桩未来占比有望提高。若按2022年末的占比保守估计,预计至2025年,中国大陆公共直流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291.81万台。

  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补能的需求,我国直流充电桩的功率不断提高,根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直流充电桩平均功率从2016年的70KW提升至2020年的131K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96%。按照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估计,预计至2025年,中国大陆公共直流充电桩平均功率将达到167.19KW。

  结合上述预测数据,预计2021年至2025年,中国大陆充电模块市场保有量情况如下:

  由上表,预计至2025年,中国大陆充电模块市场保有量将达到4,878.81亿瓦。目前,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设备设施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规模较大比例,但随着全球其他区域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车桩比不断改善,预计全球其他区域充电模块市场规模将呈现较大增长潜力。

  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是全球范围内的关注要点,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战略举措。

  目前,中国大陆、欧洲和美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市场。中国大陆方面,尽管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实施财政补贴退坡政策,但市场规模仍快速增长,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比例从2020年的41.54%增长至2022年的62.29%,反映了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市场成功从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

  欧洲方面,在主要国家加严排放限制、加大新能源汽车财税优惠、加速产业布局等举措下,欧洲区域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重要的增长动力。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TheEuropeanGreenDeal》,表明将通过立法等方式促使欧盟地区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政策的推动下,欧洲区域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20年首次超越中国大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比例达到43.68%。

  美国方面,相比中国大陆和欧洲,其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较为缓慢,销量增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比例由2016年的22.98%降至2022年的9.53%,但随着美国政府在2021年推出多项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美国未来有望重新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

  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相同,全球充电桩市场也以中国大陆、欧洲和美国为主。中国大陆方面,在“十三五”期间,充电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业生态稳步形成,建成了全球数量最多的公共充电桩,其中,中国大陆公共快充充电桩保有量在全球中的占比由2016年末的73.33%上升至2021年末的82.60%,公共慢充充电桩中国保有量占比由2016年末的33.59%上升至2021年末的56.04%,均不断提升。

  欧洲方面,作为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公共充电桩数量仅次于中国大陆,欧盟委员会在其“Fitfor55”环保减排一揽子计划中提出,各成员国要实现主要道路每隔60公里就有1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为欧洲区域的充电站建设设立了明确的目标。

  美国方面,其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占全球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的比例逐年下降,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2021年12月,美国拜登政府在其发布的《FACTSHEET:TheBiden-HarrisElectricVehicleChargingActionPlan》中提出,将为各州提供50亿美元的拨款用于建设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目标建成500,000个充电桩,该政策的实施预计将极大促进美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的增长。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区域分布主要受地方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根据2022年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上险数区域分布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上述地区有着较为密集的产业扶持政策、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充电基础设施,有助于新能源汽车更好地推广。

  在充电桩区域分布方面,据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大陆公共充电桩保有量排名前十的区域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湖北、山东、安徽、河南、福建,合计占比达71.29%,反映出目前中国大陆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一方面,经济较发达地区普遍存在对传统燃油汽车的限牌限购政策和对新能源汽车购置的鼓励政策,新能源汽车普及程度较高;另一方面,经济较发达地区普遍推广绿色公交,新能源公共交通普及程度也较高。因此,较高的新能源汽车普及程度带动了更大的充电需求,与此同时,新能源出租车、物流车等新能源专用车的推广对于充电桩利用率的提升提供了一定保证,从而提高充电桩运营企业的建桩积极性。

  在换电站区域分布方面,据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换电站1,973座,其中北京以289座居首,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吉林、山东、四川、湖北、河北分列第2至10位,前十地区合计占比达73.80%,与公共充电桩区域分布相同,换电站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程度较高的经济较发达地区。

  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纷纷从战略规划、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等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陆续制定了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战略规划,具体如下: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GlobalEVOutlook2023》显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14%,是2019年的5.4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19年的4.70%增长至2022年的25.60%,实现大幅增长。未来,随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政策的支持、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程度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为配合整车的销售,部分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会选择自建充电桩吸引消费者。为提升消费者充电体验,缩减充电时间,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通常会为其消费者提供大功率直流快充方案。功率为电流和电压的乘积,因此,提高充电功率可以通过提高充电电流和提升充电电压予以实现。

  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提升充电电流能够提高充电功率,但根据焦耳定律,充电电流的提升将大幅增加充电过程中的热量释放,进而对充电设备的散热性能提出较高要求。

  以特斯拉大电流快充方案为例,其V3超充桩峰值工作电流超过600A,需要使用直径更大的线缆及液冷充电枪,对散热技术要求更高。

  目前,充电设备散热技术及方案逐步成熟,液冷充电桩、液冷充电枪等已开始逐步应用,超级充电桩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广。

  在电流一定的情况下,提升充电电压能够提高充电功率,且不会显著增加充电过程中的热量释放;在充电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提升充电电压可以大幅减小充电电流,显著降低充电过程中的热量释放,因此,提升充电电压成为了许多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选择。

  由于目前广泛使用的硅基功率半导体的耐压能力限制,新能源汽车厂商普遍采用400V电压平台架构。2019年保时捷推出的Taycan首次推出800V电压平台架构,充电功率最高可达350KW。

  相较于400V电压平台,800V电压平台工作电流更小,可以节省线束体积、降低线路内阻损耗,提升功率密度和能量使用效率。2021年后,高压快充方案受到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青睐,现代、起亚、北汽、广汽、小鹏等厂商相继推出800V电压平台,高压快充成为新能源汽车厂商增加产品亮点的重要举措。未来,充电设备散热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电压平台的提高,将会带动大电流、高电压的大功率快充需求,从而推动高压大功率充电模块需求的增加。[1] [2关键字:引用地址: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块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时代改变了投资的局面,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科技无疑走到了投资的风口,而自动驾驶更是风口中的风口。虽然研发耗资巨大,但每个投资者心里都有杆秤——未来肯定能有高收益的回报。 滴滴完成3亿美元最新融资 近日,滴滴自动驾驶完成了一笔3亿美元融资。本轮由IDG资本领投,CPE、Paulson、中俄投资基金、国泰君安国际、建银国际等投资机构跟投。 加上2020年5月公开披露的软银愿景基金2期领投的超5亿美元融资,半年8亿美元,滴滴自动驾驶无疑成为了新的吸金之王。与此同时,该公司已启动新一轮融资。 在完成此次融资之后,滴滴未来将会持续加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并推进L4级自动驾驶车型的量产工作。 滴滴目前还正在探索出行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较大飞跃:在过去的7年里,共提交中国专利申请2011件,与德国、韩国并列全球第3位。世界前两位是日本和美国,专利申请量分别为近9000件和4000件。     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示范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4万辆。据悉,发展新能源汽车,专利运用和保护是“生命线”。以生产磷酸铁锂汽车电池为例,如国外企业取得有效的发明专利,国内企业生产就需获得外方专利许可,并一次性缴纳1000万美元或生产每吨产品缴纳2500美元。     据悉,我国新近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力度,按“十二五”规划、863规划、科技支撑计划,安排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项目39个,投入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汽车半导体市场正迎来黄金发展时期。有资料显示,对于 L1 到 L5 等级的自动驾驶而言,在 L1 时自动驾驶的半导体成本只有约 150 美金,到 L3 等级提升至 600 美金,上升到L4、L5 等级,整车的半导体成本将会达到 1200 美金。而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存储产品和技术并不为主流媒体关注。富士通电子元器件(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管理部总监冯逸新也在近日的一次活动中表示:“随着新基建的部署,充电桩的普及将快速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无论是桩侧还是车侧,未来都将催生更多的高性能存储应用需求。”该公司作为非易失性内存FRAM的市场主力提供商,正以满足汽车市场需求最佳的性能迎来市场增长的甜蜜期

  桩,富士通助力汽车全产业链发展 /

  新车企扎堆出现,使得汽车代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根据北汽集团统计,近年来新进入的汽车公司有近200家。这些新进车企,大部分都需要代工服务。例如,蔚来汽车由江淮汽车代工,小鹏汽车由海马汽车代工,车和家与华晨汽车合作,奇点汽车也是先寻求国内主机厂进行代工。     新进车企多只能依靠代工 这些新进车企初期均采用代工模式,一方面是迫于时间压力,要满足“PPT”画出来的交付时间,绝大多数新车企都只有选择代工才可实现。   另一方面则是资质问题。据2015年7月开始实施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对想要获取生产资质的新车企,在设计研发和整车生产等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不具备相当规模的生产制造能力不可能拿到 新能源汽车 的

  2018年第一季度即将过去,从目前动向来看,我们认为,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将有以下几大变化:纯电动SUV成为市场新宠、动力电池回收或将成热点、新能源车企全面进军出行领域、无人驾驶汽车扎堆上路测试。 纯电动SUV或成市场新宠 2017年,乘联会数据显示,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56万台,细分车型结构看,纯电动A00级车型累计销售30.3万台,占比53.35%,同比累计增长173%,是最大的市场。 但从2018年的情况来看,由于补贴政策调整等原因,2018年,各大车企均在主推续航较长的纯电动SUV,如:北汽新能源EX360、比亚迪元EV、奇瑞瑞虎3xe……而这些纯电动SUV定价均在10万以内,将构成直接的竞争关系。但不管谁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 1.宏观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经过10余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了产业化基础。   2012年国务院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具体的产业化目标: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此后,国家接连出台了一系列配套补贴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以车辆购置补贴政策为主,包括全国范围内的车辆购置税减免、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扶持性电价、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对新能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 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对于新能源汽车,关键是电池,电池的质量会影响驾乘体验汽车。所以问题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寿命是多长?另外,更换一个电池要多少钱?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衡量 新能源 汽车电池寿命有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充电循环次数,以及时间。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次要影响因素:充放电平均功率,电池储存及工作环境温度,充放电深度。 充电循环次数 通常在理想状况下,充电循环次数大概可以到1000-2000次,还能保证70%以上的可用容量。如果是PHEV,一般单次循环的里程大概是50-80公里,所以在电池报废前,大概可以纯电使用10万公里左右。但是因为PHEV往往很多里程是混合动力,所以大概可以按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的不断增大,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这已然成为当前的一种时尚。 本文就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狭义上指的是整车控制器,广义上则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和驱动电机控制器等。 整车控制器 整车控制器作为电动汽车的中央控制单元,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也是各个子系统的调控中心。 它的主要功能是协调管理整车运行状态,包括采集电机和电池状态、采集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信号、采集执行器和传感器信号,并根据驾驶员意图综合分析做出相应判定后,监控下层各部件控制器动作。 驱动电机控制器 电机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接收整车控制器的

  的电控系统吗? /

  智能驾驶线控底盘技术应用探析_苑萌萌

  及电机驱动的控制技术探究_张家辉

  东芝1200V SIC SBD “TRSxxx120Hx系列” 助力工业电源设备高效

  2024 瑞萨电子MCU/MPU工业技术研讨会——深圳、上海站, 火热报名中

  Follow me第二季第4期来啦!与得捷一起解锁蓝牙/Wi-Fi板【Arduino Nano RP2040 Connect】超能力!

  嵌入式工程师AI挑战营(进阶):基于RV1106部署InsightFace算法,实现多人的实时人脸识别

  艾睿电子技术解决方案展 2024 — 携手共建更智能绿色未来,火热报名中!

  汽车车载网络LIN总线背景本地互联网络LIN协议是基于Volvo衍生公司Volcano通信技术公司(VCT)开发的Volcano-Lite技术。因为其他汽车企业也对CAN的低成本替代协 ...

  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汽车的开发模式、消费者对车的认知,以及汽车销售的商业模式都在发生着颠覆性的改变。传统的电子电气架构 ...

  1、您如何理解数字孪生技术对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作用?我认为推进数字化转型企业首先必须有良好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基础。在汽车产品的 ...

  由于汽车消耗大量电力,因此只有具有高功率密度的电池技术才是可取的,而且由于汽车需要每天使用,因此电池必须是可充电的。然而,它们更大 ...

  电动汽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以下是每辆电动汽车的:电池。任何电动汽车 (EV) 的基本部件都是电池。电池的设计必须满足车辆使用的电 ...

  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相关FPGA/DSP总线与接口数据处理消费电子工业电子汽车电子其他技术存储技术综合资讯论坛电子百科词云:


本文由:龙8国际头号玩家公司提供

推荐新闻

网站地图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