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Long8国际平台登录入口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欢迎您!

龙8中国唯一官方网站功率NPN双极型晶体管-精选文档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10-21 13:51:19    浏览量:

  发射极去偏置是指功率双极型晶体管中可能发生的 不均匀的电流分布,这是由于外基区、发射区及各自 连线上的电压降引起的。双极型晶体管的高跨导 ( gIC/UE , ICg*UE)使得这些器件对于发射结偏压 的变化非常敏感。基极或发射极引线上很小的压降就 会从根本上导致流过晶体管的电流重新分布,因此晶 体管的某些部分可能只有很少的或者没有电流通过, 而其它部分却要承载超过设计额定值的电流。晶体管 的这些过载部分很容易发生热击穿和二次击穿。

   二次击穿对晶体管具有一定的毁坏作 用,在二次击穿状态下停留一定时间 后,会使器件特性恶化或失效。

   当电流很大的时候,晶体管的有效基 区宽度将随注入电流的增加而扩展, 即出现基区扩展效应,也称kirk(克 而克)效应。

   在小注入情况下,N区的多子为电子, P区的多子为空穴,由于扩散和复合 的作用,导致P区与N区的交界面的载 流子浓度骤减,形成了由不能移动的 杂质离子构成的空间电荷区;同时建 立了内建电场,方向由N区指向P区, 起先内电场较小,扩散运动较强,随 着空间电荷区的增宽,内电场变大, 漂移运动逐渐增强,最终达到动态平 衡。耗尽区向基区延伸了Xmb的距离, 向集电区延伸了Xmc的距离。

   一、NPN功率晶体管的失效机理 1、发射极去偏置 2、热击穿和二次击穿 3、基区扩展效应

   二、功率NPN晶体管的版图 1、叉指状发射极晶体管 2、宽发射区窄接触孔晶体管 3、圣诞树结构器件 4、十字形发射极晶体管

   困扰功率双极型晶体管设计的3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发射极 去偏置、热击穿和二次击穿。这3个问题都是由功率晶体管 中典型的高电流和高功耗所引起的。这些机制在小信号晶体 管中不会引起问题,但是却对功率晶体管的设计造成了很大 的限制。

   如图,这是功率晶体管各指状发射区间产 生的发射极去偏置的实例。在对应的电路 图中,晶体管Q1~Q4分别代表4个发射极, 电阻R1、R2、R3分别代表将各发射极连接 在一起的金属连线电阻。假设每个发射极 流过50mA的电流,每个电阻由方块阻值为 12mΩ/■的铝线个电阻上的总压降 为 压差3.6,m则V。发用射极VB电E表流示比两为晶体管间发射结电,

   这个公式中, R S 代表金 属的方块电阻值,W代表 发射极连线的宽度,L代 表发射区接触的长度,I E 代表流过全部发射指的总 电流。由于发射指流进与 流出的电流并不相等,所 以算压降的时候必须要用 积分的方法。

   其工作原理为:如果某指状 发射区电流试图抽取超过其 正常份额的电流,那么其限 流电阻上的压降就会增大, 从而会限制流过这个指状发 射极的电流大小。受到限流 的发射极间的电压主要降落 在限流电阻而不是晶体管的 发射极上。

   在单个指状发射区内也会产生发射极去偏置现象。随着电流沿发射指流动,压降

  所 1.1以5,最因左e 此边VB最与E/V 右最T 边右的边发的射发极射Q极4电比流最比左为边的

   当一支晶体管中的发射极电流密度超 过一定的临界值J时,就会发生二次 击穿。超过该临界值之后,维持的集 电极-发射极的击穿电压VCEO会回落 到一个新的更低的值上,这个值被称 为二次击穿电压 VCEO2,如果集电极发射极电压超过 VCEO2,而发射极电 流密度超过J,那么就会发生二次击 穿。

  一端到另一端的压降不应超过5mV。假设宽度恒定的发射极连线通过发射指,而

   上面的例子展示了发射极去偏置的严 重程度——相对较小的电流流过短而 宽的连线mV的去偏置。一 种称为发射极限流的技术可以大大减 小去偏置的影响。这种方法要求在每 个发射极连线中插入电阻(如左图), 这些电阻的大小要求在额定电流下压 降为50~75mV。例如,每个导通 50mA电流的指状发射极可采用1Ω的 限流电阻,这些电阻加入电路之后将 促使发射极电流在每个指状发射极之 间重新平均分配。


本文由:龙8国际头号玩家公司提供

推荐新闻

网站地图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