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以研发为主导,专注于以变频用变压器为核心的各式特种变压器、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储能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C类制造业”中的“C3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7),公司产品所处行业属于“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之“C382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
高压变频器、变频用变压器组成变频电气系统,共同实现对电机运转的精细化控制,是变频调速技术的主要载体。变频调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机转速与工作电源输入频率成正比的关系,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达到改变电机转速的目的。变频调速技术属于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机控制领域的综合应用,具备在节能及工业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天然优势。公司为国内领先的新型电力系统方案提供商,始终致力于在高效节能、新能源(含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高端装备、海洋工程、新基建(含轨道交通、数据中心等)等领域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系统解决方案及高端设备。
近年来,我国年工业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但是能耗却居高不下,高能耗比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节能降耗项目,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座谈会,会议强调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减排,统筹推进工业及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变频调速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如电力、冶金、石化、采矿、市政及公共设施、建材、油气钻采等高能耗行业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可实现对各类高压电动机的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提升机、皮带机等负载的软启动、智能控制和调速节能,进而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及自动化水平,同时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1.电力行业是变频器最主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变频调速更精确控制发电过程中煤、粉、水的用量,达到节约能源、提升工艺及控制水平的目的,也对火电厂的节能、降耗、减排、安全及平稳运转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以实现电机节能有利于改善电力消耗过大问题,2022年 6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行动,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此外,在全球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背景下,叠加电网改造升级、加大基础设施配套以及跨国电网互联等需求,对大功率电机的需求将稳步上升,将带动公司应用于传统高压变频领域产品需求的上升。
2.工业自动化领域,变频技术在提高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节能减排、产品质量、设备寿命、自动化控制和产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双碳”政策助推,工控行业打开新的需求空间,2024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与以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制造企业升级转型步伐。未来随着下游制造业复苏和新兴市场需求拉动,中商产业分析师预测,2023年及2024年工业电机销售收入有望突破3700亿元。变频器作为工控驱动层的主要产品之一,可通过改变交流电机的工作电压和频率来控制电机转速及转矩,具有节能、调速和保护功能。
3.冶金、石化、采矿、机械等其他高能耗行业,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指标趋严和电力成本抬升持续冲击高能耗行业,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在冶金领域,变频器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项目改造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设备上;在石化领域,目前变频器的装备率不高,随着政策的带动,市场空间广阔;在机械配套领域,变频器主要应用于土石方机械、混凝土机械等主流机械设备,同时包括起重机械、电梯等提升领域,可实现更可靠、稳定、安全的设备运行控制,机械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节能计划的实施,将大大促进变频器在机械配套领域的应用。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预计到2025年,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随着高压变频器需求的逐渐增多,不同行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压变频器未来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同时变频器与电动机一体化的趋势,使得变频器成为电动机的一部分。因此,受益于高压变频行业下游高效节能领域的带动,变压器作为高压变频器的核心部件具有一定增长空间。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新能源发展及能源转型趋势明确,同时降能耗目标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能源应用高质量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推动能源革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全球共识,储能作为协调互动源网荷储、实现电力供需动态平衡的刚需,成为核心环节,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成为储能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经历“十三五”孕育,“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储能市场有望迈向新台阶。储能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一方面是政策加码,储能装机需求呈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以来,国家储能政策密集出台,力度不断加大,细节不断完善,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对不同种类新型储能上的技术标准体系、投产规模、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内容做出更为明确的指导。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4》:2023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 21.5GW/46.6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150%;CENSA在政策执行、成本下降、技术改进等因素未达预期的保守场景下预计 2028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68.7GW,2024-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37.4%;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221.2GW,2024-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30.4%,年均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26.6GW;在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加速的理想场景下,预计 2028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220.9GW,2024-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 45.0%。预计到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313.9GW,2024-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37.1%,年平均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39.9GW。另一方面强制配储成为储能发展重要驱动力,此外储能政策补贴,也会调动行业积极性:为促进新能源配置储能、减少新能源项目对电网消纳能力的冲击,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各地有关部门因地制宜推出强制配储政策文件,促进新能源配置储能,新能源配置储能从“鼓励”到“要求”配置,为国内储能市场打开增量空间。储能行业受限于高成本、低收益率的问题,经济性是制约储能规模化及商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各地推出储能项目补贴,可部分提升储能项目的盈利能力,调动行业投资积极性。
2021年3月,中央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23年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功能互补为支撑,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储能产业链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上游原材料,中游储能系统集成(包括电池及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制造),下游应用场景。上游原材料端,公司依托多年在变压器产品上的技术及生产经验积累,逐步扩大变压器产品线,布局环氧浇注变压器产品为储能配套;在中游,公司积极布局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核心设备及集成,公司为客户提供从方案设计到储能升压一体舱集成等一站式服务。公司在将第一代工商业储能推向市场的同时,完成第二代工商业储能产品的研发和验证,实现相同风冷产品能量密度提升20%、占地面积缩小40%等提升,此外,公司推出电池液冷产品,包括液冷电池包、液冷PCS产品,进一步完善公司产品线。在政策优势与成本优势双重驱动下,储能市场需求逐步拓展,为公司储能业务的发展带来机遇。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随着我国风电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风电行业持续加快发展。《“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确立了风电等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地位,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2025年作为“十四五”的最后一年、“双碳”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节点,风电装机量预期再次大幅增长,国海证券预测2024年-2025年风电吊装量分别为85GW、95GW,其中陆风和海风的国内新增装机预期分别为:假设陆风国内2023年装机70GW,则2024-2025年预计分别有望达到75GW、80GW,同比分别增加7%、7%;假设海风国内2023年装机6GW,则2024-2025年预计分别有望达到10GW、15GW,同比分别增加67%、50%。
在可再生能源场景中,变压器面临的挑战和需求与传统能源系统不同。由于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的产量不稳定,变压器需要具备更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风力发电中,风速的变化会导致电力产出波动,变压器必须能够快速响应这些变化以保持电网稳定。公司在风电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积累,较强的定制化产品研发设计能力能够针对风力发电系统所处的恶劣环境。
光储充一体化行业是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创新业态,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双重驱动下,受益于政策引导和技术提升的双轮驱动迎来快速发展。随着光伏技术效率提升、储能成本下降以及电动汽车市场逐步扩大,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增强,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24年4月12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发布《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通知指出将积极支持新能源+储能、聚合储能、光储充一体化等联合调用模式发展。光储充一体化通常搭配分布式光伏出现,对分布式光伏装机比例提出要求,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217GW,同比实现了148%的增长,其中, 2023年前三季度集中式光伏装机量为62GW,同比激增257.8%,而分布式装机量为67GW,同比增长90.0%。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在《全球能源转型展望》中提出的1.5℃情景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需求达到11000GW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约占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90%。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超过390GW,创历史新高。
氢能作为绿色低碳的二次能源,对于用能供给体系逐步走向无碳具有重要作用,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光伏、风能或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制氢整流设备与电解水技术相结合,制取高纯度的氢气,在全球经济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2022年 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指出,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已经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绿氢成为构建未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能源的重要载体。电解水需要直流电,而电网是交流电,在电网和电解槽之间,需要一个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装置,这个装置就是制氢电源,又叫整流电源,主要结构包括整流柜、变压器、控制及冷却系统等。制氢电源是电解水制氢项目中实现电氢耦合的关键不可或缺。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在碳中和目标下,到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 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到2060年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增至 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20%。未来,在“双碳”背景下,氢能源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氢能需求随之增长,将推动并加速制氢产业发展。
在船舶推进系统领域,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机变频调速技术的重大突破,与新型电机技术的深度融合,正推动着船舶电力推进技术的快速进步。这一趋势不仅标志着船舶动力从传统的机械化向电气化的转变,而且预示着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正在经历从交流配电系统向直流配电系统的重要转型。在这一背景下,推进变频器作为现代舰船电力推进系统的关键组件,其发展趋势正朝着高电压、大功率、轻量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变压器作为推进变频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电源的质量,还有效过滤了谐波、降低了共模电压,并显著减少了谐波对电网的不良影响。
岸电系统,作为船舶在港口靠泊期间的正常运营供电系统,包括岸基供电、岸电连接以及船舶受电系统。在全球绿色航运的大背景下,船舶绿色化要求在船舶靠泊和航行过程中实现低排放。随着相关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岸电系统的覆盖率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变压器在岸电系统中占据核心地位,对于实现高效、安全的船舶供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确保了船舶能够在不同的港口获得稳定且符合规格要求的电力供应,从而为船舶的绿色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和碳中和需求的双重推动下,船舶电动化市场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26年,中国电动船舶市场规模将有望提升至367.5亿元。市场的扩张不仅带来了船舶系统的变革,包括电池系统、推进系统和电控系统对传统燃油驱动系统的替代,同时也增加了岸电充换电系统的需求,为公司船用变压器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以确保公司的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并为船舶电动化和绿色航运做出积极贡献。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在持续专注于以变频用变压器为核心的各式特种变压器、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配套产品的销售的同时,积极拓展储能行业的业务及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公司有变频用变压器、电抗器、电力变压器以及电控、PCS、工商业储能一体机等产品线,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高效节能、新能源、新基建等行业,实现对各类高压电动机驱动的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提升机、皮带机等负载的软启动、智能控制和调速节能,有效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工艺控制及自动化水平。同时公司依托多年深厚的电力电子技术积累,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布局储能业务,研发、生产及销售储能系列产品,包括但不限于PCS、DC/AC逆变器、光储一体机、储能系统集成等。公司产品拥有欧盟CE认证、北美UL认证等一系列权威认证,出口加拿大、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变压器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变频用变压器、电力变压器、小型变压器、船用变压器等产品。变频用变压器具备电压变换、隔离及移相的功能,通过将国家电网标准电压变换为变频电气系统适用电压,满足不同使用场景下用电设备的差异化需求;通过隔离变频电气系统及电网,实现对电网、变频器及用电设备的保护;通过移相有效消减网侧谐波、提高系统功率因数、减少无功补偿设备投入,减少电网污染并实现变频电气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是高压变频器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船用变压器可作为电力网中供动力、照明、隔离用设备。
变压器常用的冷却介质为空气或变压器油,依靠空气自然对流或通过加装风机提高空气流动性进行冷却的为干式变压器;浸渍在绝缘油中,依靠油性物质流动进行冷却的为油浸式变压器。
在高效节能领域(变频),公司可提供的主要产品:多绕组干式变频变压器、6-36脉干式变压器、6-36脉油浸变压器、多绕组油浸变频变压器、非包封三角形变压器、6-36脉干式浇注变压器等;在新能源领域(风电、光伏、储能),公司可提供的主要产品:6-36脉干式变压器、6-36脉干式浇注变压器、6-36脉油浸变压器、多绕组干式变频用变压器、非包封三角形变压器、多绕组干式变频浇注变压器等;在海洋工程领域(船舶、岸电、海上平台),公司可提供的主要产品为船用变压器(6-36脉干式变压器、6-36脉干式浇注变压器)等。
电抗器是电力系统中用于限制电流变化的电气设备。电抗器通过限制短路电流、滤波实现对电网的保护、减少对电网的污染,通过无功补偿提高用电设备的运行效率。该类产品也可用于变频电气系统,常用于进出线侧滤波,以降低谐波对变频电气系统、其他电气设备及电网的影响;亦用于平波,以保证变频电气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电抗器按结构可分为空心、浸漆、浇注三类,公司生产进出线、并联、串联、平波、滤波、启动、负载电抗器产品按用途可广泛应用在风电、光伏、储能、石油、化工、冶金、煤炭、轧钢等领域。
公司储能产品包括储能浇注变压器、集中式储能变流器、组串式储能变流器、EMS、交流升压一体机、工商业储能系统、大型储能系统、快速布置型储能系统等产品,满足多种应用模式:光储联动、峰谷套利、台区扩容、需求响应、配电增容、需量控制、虚拟电厂、无功补偿、油电均衡、谐波治理等。
公司以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为主导,紧密围绕行业发展以客户需求结合公司战略发展前瞻性布局研发项目,公司主要产品研发一代、验证一代、推广一代,同时,紧密围绕市场需求,持续迭代创新,确保了公司研发方向与行业发展、市场需求变化始终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形成了公司研发项目针对性强、研发成果客户认可度高、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快等特点,确立了公司在行业内技术领先的竞争地位。
定制化产品是指公司根据销售订单,技术中心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生产计划部下生产任务,采购部根据物料清单实施采购,制造中心组织生产,质量中心对产品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控。
公司采用“订单采购+备货”的采购模式:对于硅钢片、有色金属、绝缘材料,考虑具备通用性及经济批量采购因素,长期保持安全库存备货;其他原材料根据订单进行采购。公司建立了采购循环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采购、存货流转、仓储等采购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
公司的销售模式为直销模式。变频用变压器产品具备较高的定制化需求,公司与客户间普遍保持密切、深入的直接技术交流与合作。公司通过客户产品认证、被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单后,客户直接向公司提出产品需求及技术要求;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形成设计方案并投入生产,生产完成后按要求直接向客户发货。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秉持“自主研发”理念,在所从事技术领域,经过持续多年稳定的投入,确保公司研发水平处于技术前沿。公司技术涵盖整个产品设计、结构级制造工艺流程,在新型散热技术、阻抗平衡技术、智能化设计与生产相关技术、铁心相关制造技术、线圈制造技术及新型结构与设计技术、三电平矢量控制技术、VSG控制技术、风冷/液冷散热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形成公司独特核心能力。公司引入仿真技术,与产品设计制造流程相融合,提供模拟、仿真及验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的基础实力与技术应用效果的前瞻性,可快速响应行业发展变化。
公司自主研发的变频调速用干式整流变压器ZTSFG(H)、变频调速用油浸式变流变压器ZTS均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北京自主创新产品证书和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证书。其中,变频调速用干式整流变压器ZTSFG(H)项目获得北京市火炬计划项目证书,被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联合认定为中关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三相油浸式立体卷铁心配电变压器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证书。此外,公司凭借自身技术优势积极推动行业的技术发展,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起草了国内变频用变压器行业标准及多项变频用变压器相关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变频用变压器的质量对高压变频器乃至整个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应用经验总结,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制造、检测设备以及全面强化的过程管理,公司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以产品性能为核心的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
设备仪器方面,公司自主设计了恒张力自动绕线机,配合多项自动控制设备的综合应用,实现了线圈绕制效率、精度、一致性及便利性方面的大幅提升;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自动导线连续挤压生产线、自动硅钢片数控剪切设备、自动真空压力浸渍设备、 自动真空浇注设备、 自动真空干燥等设备;公司在生产流程中引入在线绝缘监测设备,并建立了国际水平的消声电磁屏蔽室、声级与局放自动测量系统。先进的制造和试验设备为公司以产品性能为核心的工艺及质量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过程管理方面,公司基于多年变频用变压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经验,持续对生产工艺进行流程优化,对最关键部件线圈采用可靠的“二次真空处理”工艺,有效地提高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公司针对产品设计和生产中的关键质量环节,逐步建立起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对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及配件检验、制造过程检验、产品性能检测直至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此外,公司还与主要客户建立了定期的质量沟通会,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质量和工艺控制,稳步提高产品品质。
完整的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确保了公司产品的优良品质。2008年,本公司成为业内首家三台产品(ZTSFG(H)-1600/10、ZPSFG(H)-1250/6和ZTS-1600/10型号产品各一台)一次性通过CTQC全套试验的企业,开创了国内不同类型多台产品同次送检一次通过的先河。公司产品通过了西门子、ABB等公司严格的质量认证, 成为这些外资品牌的全球合格供应商 。此外,公司还先后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本公司变频用变压器产品已通过欧盟的CE认证,干式变压器、干式电抗器绝缘系统(H级)通过北美的UL认证。
公司坚持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作为国内最早研发和生产变频用变压器的企业,公司与下业中主要的高压变频器制造商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合作方式,为其制订产品和服务流程。这些长期稳定的优质客户在行业技术领先,牵引公司在目标应用领域的技术领先;优质客户管理方面的高要求以及良好信誉保证,推动公司整理治理水平,保证公司财务健康发展。公司在为客户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创新意愿、动力和视野,主动挖掘其他客户需求,提升市场竞争敏锐度。公司在现有服务行业基础上,将公司产品推广至新能源、储能行业,进一步扩大优质客户资源池。
与客户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品牌信任度为公司提出并开展新的产品交付模式提供了契机与基础。公司建立产品检测数据共享系统,承担原由下游客户自行开展的产品性能测试工作,客户通过共享系统远程获取检测数据,减少了检测等待时间与后期产品配套时间,提升了产品交付效率。
公司实施先进管理模式和流程化管理,确保了决策的透明度与执行的高效性,同时公司通过持续的改进和创新建立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深知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合理的人才结构才是公司长久发展的根本动力,为此公司组建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团队,公司主要高管团队及核心技术团队在行业内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且长期稳定。管理团队在产品研发、工艺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在准确把握公司发展的同时,还能高效统筹各部门工作。此外,公司通过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和考核体系,不断吸纳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公司深知智能制造不仅关乎生产技术的升级,更涉及到公司战略、文化和人才等多个层面。因此,公司秉持数字化赋能经营的管理理念,未来将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推进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平台。
在自动化方面,针对变频用变压器的特殊制造工艺,公司进行了多项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和通用型设备的改造和优化。公司自主研发了全自动恒张力绕线机、上线全自动电抗器铁心生产线,并开发了数字化实验系统、智能电算系统、材料结构的标准化和自动出图系统。这些面向性能和成本的自动化、智能化设计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设计效率和生产效率。同时,根据客户的要求和新应用情况,公司持续对智能化系统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公司的ERP等信息化系统中。
在信息化方面,公司致力于推动流程管理,实行分级流程 owner责任制,以确保各项业务流程的高效运行。同时,持续完善公司的OA等内部信息化系统,提高公司内部信息传递效率,从而提升整体运营效能。
公司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勇于变革,持续强化公司内部培训,形成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优秀企业文化。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审视内外部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全新认识所担负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公司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形成了“连接全球可持续发展能源” 的使命,“利他、感恩、匠心、创新、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公司深化企业文化宣贯,加强企业文化与管理融合,助推管理能力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以“连接全球可持续发展能源”为使命,秉承“新特电气低碳节能技术惠及世界每一个旮旯”愿景,紧密围绕年度战略规划及经营目标,在终端下游客户需求放缓、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公司承压前行,对内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对外在深耕以变频变压器为主的存量市场的同时,加大对新市场、新客户的开拓力度,延伸公司以变频变压器为主的产品应用领域,同时研发生产应用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产品。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长期致力于以技术创新为发展驱动力,多年来在自主研发上给予高度重视和持续不断地投入,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合计拥有63项专利及多项非专利核心技术。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支出35,548,985.1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99%,公司在报告期内除完成储能配套干式变压器和油浸式变压器系列产品的开发外,储能双向变流器PCS产品不仅完成研发,而且实现小批量生产;同时,公司建成成品数字化试验中心,实现质检场景智能化。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第二代工商业储能产品Energy Tank系列的研发和验证,推出电池液冷产品(包括液冷电池包、液冷PCS),第二代工商业储能产品包含全空冷、全液冷、PACK液冷、PCS空冷以及PACK液冷等各种不同的散热方案,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同时为解决工商业储能安装难、工作量大等问题,公司推出快速布置型储能系统等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公司不断深化自动化改造,显著提升了生产能力和效率。在报告期内,公司对自动化产线进行了细致的持续优化,成功升级自动配漆设备、三角形变压器自动收料生产线等先进设施,并圆满完成了低压电抗器二期自动化项目,实现了电抗器铁芯生产流程的全面自动化。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华储电气在建PCS自动化产线及与工商业一体机配套的电池PACK产线,未来随着自动化产线的建成投产,华储电气可实现PCS自动化生产和检测及促进电池PACK与一体机的技术融合。随着高效设备的投入使用和自动化产线的顺利运行,公司的生产和制造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2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最新修订和更新情况,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对公司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审查及修订,促进公司规范运作;同时,公司第四届董监事任期届满,公司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顺利有序地完成新一届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及高管聘任工作,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完整性,保障公司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丰富和弘扬企业文化,持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公司践行“利他、感恩、匠心、创新、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通过拓展招聘途径等方式,提升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实施差异化的薪酬和绩效评估体系,以留住优秀人才。同时,结合公司的发展方向和业务需求,公司还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专业培训课程,加大对人才的投资力度,有效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8亿元,比上期略下降0.81%,实现归母净利润6,936.21万元,比上期减少28.89%,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加速开拓储能等新能源市场、开发新客户,研发投入、人工管理费用同比增加所致。
公司将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持“产品领先”的发展战略,凭借公司变频领域多年的积累,持续落实产品多元化发展、发挥规模效应在稳定现有市场地位和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围绕《中国制造2025》所提及的五大工程、十大领域,在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行业内发掘机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研发新产品,拓展公司产品在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公司可持续性发展。
公司将持续推进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加速两化融合进程,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公司生产和研发能力,同时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强化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将公司打造成行业内技术领先、产品过硬、品牌优良,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变频电源和储能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主营业务的持续发展,在变频调速市场领域深耕细作,巩固了再国内变频用变压器行业的领先地位。伴随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加速,以及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施,公司产品成功跨界进入新的应用领域,借助储能产业的崛起,公司积极部署储能相关业务,涵盖集中式储能交流一体舱、工商业储能一体机、大功率PCS、组串式PCS及飞轮储能驱动等关键技术领域。同时,紧跟市场趋势,公司不断扩展变压器产品线,重点开发环氧浇注变压器、油浸变压器等产品,并积极拓展新能源、海洋工程等潜在市场。面向未来,公司不断增强研发力度,深化产品线的拓展与优化,力图打造更多增长引擎,推动公司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全球行业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行业竞争加剧,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数字化战略,围绕“新质生产力”,抓住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机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坚持“35731”战略,三条措施主线全面铺开数字化建设,逐步打通智能制造与公司计划、采购、销售、仓储、设计、生产、物流等经营环节,实现信息化到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化技术全力打造智能工厂。
公司基于行业与市场需求,继续系统整合公司多元化产品线,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继续做好客户关系维护,聆听和理解客户真实需求,及时提供专业技术、产品和服务,构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能力。公司在巩固老客户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客户。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整合提升公司研发平台,强化公司技术研发能力,注重优势技术吸收整合,以创新驱动,确保公司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前列。
在公司发展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优秀的人才不仅能够为公司注入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还能显著提高团队协作效率,推动公司实现业务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为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公司将继续开展全员能力及需求评估,明确识别不同层级员工的发展需求,通过采取制定一系列培训计划,建立讲师机制,同时完善绩效评估与晋升体系等措施,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为公司培育一批具备高素质、强大业务能力的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及复合型管理人才;同时公司将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体系,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搭建多元化人才梯队,从而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深知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为了提升品牌价值,公司引进IBM的BLM战略先进模型(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和MM市场管理流程模型(Market Management)等管理理念,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品牌生态系统,这些模型帮助公司深入理解客户需求,塑造品牌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不断深化品牌内容,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此外,公司将积极参与行业展会等活动,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工具,预测市场趋势,分析客户需求变化,优化公司产品设计和服务;同时将集成产品开发 IPD管理模式(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作为产品开发框架,确保产品满足客户需求。通过新媒体平台等形式,增强公司品牌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公司坚信,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全面拥抱数字化,不断提升公司品牌价值,将有助于在未来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公司将不懈努力,以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与支持,铸就百年品牌。
公司目前核心产品变频用变压器是高压变频器的重要部件,通过变频技术为终端用户提供工业控制、节约能耗等功能。变频设备需求与其在生产制造环节的推广及终端用户实际应用情况密切相关,公司产品的终端用户主要为工业、制造业领域客户,其生产经营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宏观经济风险加剧、产业及行业结构调整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公司业绩变动。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关注宏观经济的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公司将持续保持对下游应用领域行业和客户需求的关注,及时了解最新市场动态,不断探索和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实现产品和技术在更多场景中的应用,推动市场发展。
公司储能业务仍处在拓展阶段,虽然近年来储能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产业格局尚未定型,市场竞争激烈,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将会影响公司收入及盈利水平。
应对措施:公司加快推进储能业务拓展进度,结合公司自身优势,积极与客户进行市场和技术层面沟通,深化对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分析,与客户进行协同设计,规避新业务市场和技术的风险。
硅钢片及铜、铝有色金属是公司产品目前生产所需的主要物料,市场价格受到供需关系、社会、经济及政治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存在不确定性。未来若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通过与相关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时刻关注大宗物料市场价格变化,最大程度的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带来的风险。 公司内部推行降本增效、精益化管理等方法,通过技术升级、设计优化以及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抵消部分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公司目前整体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在保持行业创新以及销售服务优势的同时确保合理利润空间下,积极开拓新业务及新市场,如果公司在产品开发、成本控制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不能继续保持优势,可能导致公司产品价格下降或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的可能。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通过精益化管理、数字化及智能化的提升等方式降本增效,同时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保证产品的毛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一季报净利润50强出炉,“宁王”首次跨入百亿大关!33股连续4个季度净利环比增长
国家统计局: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彤程新材:光刻胶产品线取得新突破,预计多支ArF/ArFi产品将在下半年逐步实现量产导入
国家统计局: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Copyright © 2012-2024 龙八娱乐官网公司 版权所有